【博士后招聘】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发布时间:2022-09-01 10:12

地点:北京师范大学

类别:全职

薪资:¥

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简称“研究院”)是一个综合性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教育教学实验平台,专注于研究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规律,打造支持终身学习的智慧学习环境和平台,以切实支持数字一代学习者多样性、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学习。

 

研究院作为“智慧教育”理论的发源地,已经成为国家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战略研究基地,拥有丰硕的学术成果,与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的多所知名高校有长期密切合作。

更多信息请关注研究院微信公众号(smartlearning_BNU)或访问研究院网站(http://sli./)。
 

/ 申请条件/
 

1. 文理科皆可,教育学、计算机、心理学、信息管理等专业优先。


2. 在境内外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政治立场坚定,身心健康,年龄在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三年、进校后须全职在研究院工作。

3.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的政策,3个类别的进站遴选标准分别如下:
    1)励耘博士后:北京师范大学打造的高端博士后项目,在国外(境外)世界大学综合排名或学科排名前100的高校获得博士学位(以当年度最新的国际公认四大全球大学排行榜: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上海交大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为参考)或在国内双一流建设学校的A+学科获得博士学位的全日制博士毕业生及相当水平的科研机构获得博士学位的优秀毕业生;科研成果丰硕,符合且高于A类博士后进站遴选标准。最终由学校组织专家评审确定。
    2)A类博士后:近五年有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产出,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第一,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并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第二,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原创性研究成果,必须在B类及以上期刊(或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至少1篇,或C类及以上期刊发表论文2篇,或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至少3篇;第三,拥有与本专业相关的授权发明专利至少1项。
    3)B类博士后:科研成果略低于A类博士后进站遴选标准。

/ 薪资待遇/

励耘博士后:年薪30万元(税前),如入选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和“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年薪提高至35万元(税前),另提供租房补贴5万元/年,并可享受有关住房、子女入学(园)待遇,以及博士后出境交流计划及科研业绩奖励等。


A类博士后:年薪18万元(税前),并可享受博士后出境交流计划及科研业绩奖励等。


B类博士后:薪酬由合作导师决定,并可享受博士后出境交流计划及科研业绩奖励等。

研究院将为博士后提供一流的办公环境、国际化的研究团队以及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机会。

/申请流程/

申请人将以下材料发送至研究院指定邮箱:smartlearning@


 1. 简历,包括教育经历、工作经验等。
 2. 近五年来三篇代表性学术论文。
 3. 其他相关的材料,包括证书、奖励、专利、书籍等。
 

截止日期:2022年12月30日


/ 研究方向/

1. 人工智能与教育研究


研究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场景及趋势,开发和推广机器人教育和STEAM课程,设计和研发机器人,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研究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智慧社会特征和未来的教育形态。
2)教育服务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机器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场景及角色,深入分析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可能引发的社会伦理问题,以及教育服务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
3)面向K12的人工智能与计算思维培养策略:研发人工智能与计算思维的支持服务平台、资源、工具等,研究算法对计算思维培养的价值和意义,以及人工智能背景下K12阶段计算思维培养路径。


2. 智慧学习环境研究
 

研究智慧城市与学习型社会中典型学习场域的特征及规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智慧学习环境的典型场域特征及规律:研究智慧学习和智慧学习环境的基本理论、特征和内涵,及其与智慧城市的关系,探索智慧学习环境的典型场域特征。
 2)互联网教育服务产业和产品评价:研究教育服务行业的概念、内涵、产业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评估企业的教育服务能力,研究和测评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互联网教育服务产品和资源。
 3)智慧学习解决方案:研究基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智慧学习实验室解决方案。


3. 探索新兴技术赋能未来教育研究

 

研究新兴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跟进全球XR(VR\AR\MR)领域的技术动态,研究运用XR等先进技术,构建以沉浸式学习为代表的学习环境,为K12、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未来发展赋能;

2) 探索区块链、云计算、边缘计算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新兴技术支持学习的典型应用案例。

3)研究各国K12领域课程大纲、标准、教材,结合各国实际情况,研究如何使用XR、AI、区块链等技术,提供一站式实验教学服务平台,通过探究性学习等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动机,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效率。


4. 信息化教学应用研究


探索并实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理论和方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K12阶段技术支持的课堂行为:分析信息技术对学科教学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研究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
2)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研究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基于师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创客、STEAM课程的研发及应用。
3)智慧教育特征及评价:研究智慧教育的发展特征,探索智慧教育的产学研用的有效机制,探索智慧教育的评价模型。


5.开放教育资源(OER)

研究开放教育的特征及对教育的促进作用,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机制及开放版权:研究开放教育资源的政策、框架、特征、指南及开放版权。
2)平台:研发共创共享的面向全球的开放教育资源平台。
3)解决方案:研究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国家的解决方案或案例研究。


6. 设计教育
 

研究青少年设计、计算与创新思维的特征及养成规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设计教育理论体系:研究智能化时代的设计思维需求,研究青少年设计思维的特征及养成规律,研究设计思维、计算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关系和融合方法。
2)创新设计方法人才培养模式:研发创新设计方法的课程体系和资源,搭建创新设计方法人才培养的工具集和支撑平台,探索多学科、跨专业领域的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新模式。
 

/优秀博士后介绍/

 

Ahmed Tlili

博士毕业于突尼斯Sfax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2019年2月入站,在站期间承担了智慧学习研究院与阿拉伯22个国家的联合实验室项目,发表了5篇SSCI论文,参与编辑3本Springer图书。2020年6月出站,现就职于北京师范大学。
 

Kaushal Kumar Bhagat 

博士毕业于教育科学专业。2016年11月入站,在站期间发表了5篇SSCI论文,并参与了多部英文著作的撰写工作。2018年11月出站,现就职于印度理工学院先进技术发展中心。


沈阳

博士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9年3月入站,在站期间主持了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AR学习环境设计与进化机制研究”和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以‘智慧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为核心的课程建设”。2021年3月出站,现就职于北京师范大学。

张慧

博士毕业于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教育学专业。2017年6月入站,在站期间,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教育学重点项目“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发展研究”的子课题,参与编写了《AI and Education: guidance for policy-makers》。2019年6月出站,现就职于北京体育大学。

张慕华

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2019年11月入站,在站期间主持了1项省部级项目,承担了1项横向课题,发表了3篇SSCI论文,2篇EI论文,3篇CSSCI论文,参与编辑2本著作和教材。2021年11月出站,现就职于首都师范大学。

张香玲

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2016年11月入站,在站期间承担了中国科协青少科技中心“一带一路”科技教育国际合作的理念及策略研究项目,参与编写多个研究报告。2018年11月出站,现就职于北京教育学院。

Ahmed Hosny Saleh Metwally

博士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专业。2021年9月入站,参与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科学教科书比较项目的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的工作。

陈莺

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轮机工程专业。2020年12月入站,承担虚拟教师、华为CIT合作、人工智能算法、中国航天探月科普等项目研究。

蒋艳双
博士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2020年8月入站,主持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企业合作项目,参与教育信息化培训及相关科研管理工作。

祁彬斌
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情报学专业。2020年11月入站,主持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基金,参与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承担华为—北师大教育信息化科研创新战略合作项目。

王欢欢
博士毕业于美国普渡大学,Learning Design and Technology专业。2019年9月入站,承担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发展研究和UNESCO-IBE 混合式教育、学习和评价等项目,发表7篇SSCI论文,3篇EI论文,8篇CSSCI论文, 参与编写2部英文研究报告、2章英文书稿,2本教材/著作。

王绍峰
博士毕业于葡萄牙里斯本大学学院,管理学专业。2021年1月入站,发表3篇SSCI论文,出版1部著作,参与编写1本书籍, 参与2项国际合作科研项目。

杨东
博士毕业于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教育学专业。2021年6月入站,参与撰写教科文组织关于混合式学习研究报告,参与编写相关著作等。

  • 弹性上班时间

  • 贴心的员工福利水吧

  • 健身房、游泳池、桑拿房等设施